全球“燈塔工廠”的中國力量
2021年10月11日10:17
全球“燈塔工廠”的中國力量
2021年9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正式發布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新增“燈塔工廠”21家。
本次入選名單中,中國工廠新增10家,包括友達光電(臺中)、寧德時代(寧德)、中信戴卡(秦皇島)、富士康(武漢)、富士康(鄭州)、海爾(天津)、群創光電(高雄)、三一(北京)、施耐德電氣(無錫)、聯合利華(太倉)。
截止目前,中國“燈塔工廠”數量已達31家,是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于3C電子、家電、汽車、鋼鐵、新能源等行業,其中大陸工廠有28家??v向來看,2020年兩批次共新增10家,2021年兩批次共新增15家,增速明顯。
在此次入選“燈塔工廠”的中國企業中,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成為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可以說,這對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來說,無疑又是新的突破。
三一重工在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工程機械市場不斷變化、日益復雜的需求,利用先進的人機協同、自動化、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將勞動生產率提高85%,將生產周期從30天縮短至7天,減少77%。目前,除北京樁機工廠外,三一已投資超過120億元,在長沙、昆山、重慶等產業園先后啟動46個智能制造燈塔工廠及智能產線項目,已實現近萬臺生產設備、十幾萬種物料的實時互聯,各關鍵生產環節無人化、智能化大幅提升。三一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代晴華指出,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將繼續深化數字化轉型,打造重工行業“百人百億”燈塔工廠,助力三一集團實現“三個三”戰略目標:在“十四五”末,全集團達成3000億銷售額、3000名工人、30000名工程師。
中國“燈塔工廠”背后的工業互聯網力量
作為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共同遴選出來的“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燈塔工廠”的評判標準包括是否擁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所有必備特征,具體包括自動化、工業物聯網(IIOT)、數字化、大數據分析、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技術??梢钥吹剑I互聯網已經成為支撐“燈塔工廠”最堅實的力量,以三一樁機工廠為例,據悉,經過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后,三一樁機工廠共有8個柔性工作中心,16條智能化產線,375臺全聯網生產設備?;跇涓ヂ摴I互聯網平臺,生產制造要素實現全連接,整個工廠已成為深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慧體”。
“順勢而為共同富裕”
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制造業,應該何去何從?業內人士認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正是“燈塔工廠”帶給人們最重要的啟示:擁抱數字化。而以工業互聯網建設為抓手,加快數字化賦能,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選項”。根據麥肯錫資深專家對中國“燈塔工廠”的研究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制造商更愿意擁抱端到端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中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與日俱增、品牌競爭日趨激烈、電商業務蓬勃發展等,也都在倒逼中國企業開展端到端的數字化轉型。
圖丨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內部
在打造“端到端智能制造”生產管理方式的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智能制造上的資源配置和產能優化的戰略意義不可忽略。一方面平臺可以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理念、架構和技術融入工業生產,為生產與決策提供智能化服務;另一方面平臺互聯互通,前端可連接用戶需求,后端可連接智能工廠,實現柔性化、定制化生產,也能進行全球資源的協同配置。傳統制造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降低資源消耗、浪費和碳排放,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利潤的效應已經在“燈塔工廠”得到驗證,以富士康為例,根據官方數據,富士康武漢工廠大規模引入了先進分析和柔性自動化技術,重新設計了制造系統,將直接勞動生產率提高了86%,將質量損失減少了38%,將交貨周期縮短至48小時(縮短了29%);而富士康鄭州工廠采用了柔性自動化技術,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02%,并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將質量缺陷減少了38%,并將設備綜合效率提高了27%。當前,時代的主題已經變成“高質量發展”、“共同富?!保鴮τ谥圃鞓I企業來說,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币搽x不開工業互聯網。如何用好“燈塔工廠”的“燈塔效應”?是接下來企業聚焦的重點。以“燈塔工廠”為代表的先進制造企業,其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生產能力并非僅僅為己所用,而是開放給上中下游的一些企業和制造工廠,既降低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門檻,也推動了整體產業智能化進程,連點成線,串珠成鏈,整條產業鏈都將從中獲益。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