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下萬億水電工程全面開工,工程機械再迎重大發展新機遇
2025年07月30日08:54
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以下簡稱雅下水電工程)開工儀式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舉行。作為超大規模水利建設工程,雅下水電工程項目總投資約1.2萬億元,是目前全球規劃中最大的水電站項目。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雅下水電工程裝機容量達6000萬?8100萬kW,年發電量3000億kW·h,相當于3座三峽水電站。工程主要采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預計建設5座梯級電站,計劃2030年部分投產,2035年全面建成,屆時將與藏東南風光發電形成互補。
項目開工提振國內需求,千億級以上新增市場需求或將被撬動
雅下水電工程的建設,不僅刷新了全球清潔能源紀錄,也將在10年建設周期內為工程機械行業帶來千億級市場發展前景。
據銀河證券7月22日發布的研報表示,根據三峽及其他水電工程項目經驗,按10%~15%計算工程機械設備總投資,預計雅江水電站設備需求量為1200億~1800億元,考慮到墨脫地區配套基礎設施較落后,高海拔施工,強震帶建設,且環保要求下優選新能源和無人裝備,設備需求量將更高。
屆時,大型挖掘機、裝載機、礦卡、路面機械、掘進機械、破碎篩分設備、樁工機械、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等工程機械有望成為主要需求品類,對行業發展形成積極拉動。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實現營業收入8165億元,同比增長0.79%。當前,雖然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際形勢嚴峻復雜,但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政策效應疊加發力,支撐行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會繼續集聚增多,特別是雅下水電工程的開工,未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態勢必然穩步向好,上行周期趨勢顯著。
高海拔極限工況,需求升級將觸發產業躍遷之機
雅下水電工程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地質環境復雜,晝夜溫差大,施工廊道穿越強震帶與大埋深地層。上述邊界條件疊加后,對工程機械的功率衰減控制、低溫啟動、抗震結構、自動化作業、遠程運維及排放指標等均形成了系統性約束。而實際施工要求中,單就環保方面,雅下水電工程項目招標文件中就將“零尾氣、低噪聲”列為剛性指標。
面對“綠色能源工程+極端環境施工”的極限考卷,工程機械企業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早在開工令下達前便已悄然落子,針對高海拔、強濕冷、強震帶、極復雜地質等極端工況,組建攻關團隊,建立專業研究機構,深入開展施工環境產品需求分析與前沿技術攻關,并同步布局高原試驗場和維保中心,將研發、測試、服務前移至雪域一線。
據悉,在雅下水電先期先試工程中,已有針對該項目研發的新能源挖掘機、裝載機、自卸車、混凝土運輸車、寬體車、推土機、壓路機、鑿巖臺車、潛孔鉆機、雙輪銑槽機、掘進機械等20余種電動成套化產品及智能化裝備投入使用。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最前沿的創新成果紛紛亮相雅下水電工程,“國之重器”有望在這一世界級極限工況中完成集體淬火。
其實,近年來,針對工程機械市場需求的新變化,行業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持續加快。以電動裝載機為例,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電動裝載機累計銷售13953臺,同比增長173%,占整個裝載機銷量的21.5%,同比提升12.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電動叉車占比繼續提升,電動非公路自卸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混凝土機械等批量生產和投入使用。一些行業企業氫能、甲醇、混合動力等新能源工程機械的研發制造和應用不斷取得新進展。此外,一批大型化、智能化工程機械產品不斷投放市場,實現了較好增長,體現出產品結構調整和大型化、高端化、綠色化成效顯著。
厚重的發展底蘊和堅實的技術積淀,加之雅下水電工程對工程機械設備的“高門檻”要求的催化,將進一步加速工程機械行業產品和技術發展的正向循環,通過極限工況的場景考驗,使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一步轉變為可量化的技術指標與市場規模,進而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
高原驗證,助力全產業鏈競爭力強效加固
雅下水電工程的推進,不僅有望為工程機械行業打開千億級以上的市場空間,還可能帶動從材料、零部件到整機及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產業鏈進行新一輪優化升級。
該項目對工程機械設備提出的超高要求與挑戰,將帶動工程機械行業上游高原專用發動機、高端液壓件、特種鋼材、抗震結構件、智能化系統等配套產品的質量升級和加速國產替代;推動中游整機制造企業形成“高原版、電動版、無人版”產品矩陣;牽引下游工程機械的租賃、維保、金融、培訓等配套行業市場同步擴容,催生出更為完善的“制造+服務”雙輪驅動模式。
雅下水電工程建設周期預計為10年,10年高原驗證,既是對中國工程機械全產業鏈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躍遷的集體大考,更是行業將高原經驗轉化為全球競爭力的鍛造平臺。
未來,當雅魯藏布江的清潔電能沿著±1100kV高壓直流線路直達粵港澳大灣區,雪域高原上留下的不僅是世界級水電能源走廊,還有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在全球版圖上的新高度。
來源:協會宣傳工作部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