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質工業車輛結構件柔性共平臺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應用研究 ?
2024年06月27日15:03
項目簡介
為加速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國務院發布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該項目屬于機械工程學科,于2017年8月在中國工信部申請立項,隨即設計實施,并于2020年1月通過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的專家團隊驗收。該項目以1-3.8t內燃叉車整車結構件(包括車架和門架兩部分)為實施對象,致力于建設具有高度流線化、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的叉車整車結構件焊接車間,實現全流程和全價值鏈的綜合集成應用。
該項目通過研究共平臺技術以及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線頻繁切換柔性制造生產模式,提出打造工業車輛全兼容柔性制造能力的建設思路及落地路徑。項目圍繞輕質工業車輛結構件柔性共平臺智能制造方案,使得產品制造過程數字化,產品質量更高,生產效率更快,生產過程管理更強。項目對智能設計、智能工藝、智能監測三個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研究。
1、智能工藝:基于產品特點,設計柔性制造工裝,研究了車架結構件安裝基準對接裝置,實現不同類型車架定位基準高度柔性兼容,為多品種無序混線同平臺生產提供技術支持。研究了搬運機器人隨行多備料架設計及分配邏輯算法,采用潮汐備料模式,實現搬運機器人多產品配套生產高效上下料。研究了視覺識別技術,將門架識別程序擴容至120種,實現一套程序無人工干預全識別。門架放行條碼正確率100%,徹底解決外門架焊接線邏輯安全問題,同時確保后續門架涂裝正確調用程序。為門架焊接涂裝有序生產提供保障。
2、智能設計:通過工廠數字設計仿真,利用數據試驗迭代算法,將生產線設計指標進行定量計算,指導規劃生產線設備選型,產能核算等問題。利用工藝仿真技術,驗證設計方案工藝可行性及布局合理性。利用焊接仿真技術,模擬焊接工藝,優化焊接參數,提高產品工藝性能。
3、智能監測:研究了門架關鍵尺寸激光檢測系統,可對門架關鍵尺寸自動檢測分析、判定及趨勢預警。同時尺寸數據與門架條碼自動綁定,實現數據可追溯,作為后續工序參考數據。項目全部子項目設計了可視化監測系統,實現生產過程數據實時可控,超限報警及質量追溯。
圍繞上述創新點,該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1項。
該項目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具備了在線檢測、可數字化追溯等功能,車架制造成本從553元/件下降到297.8元/件,門架制造成本從233.9元/件下降到109.4元/件。形成了有安徽合力特色的離散型智能制造應用新模式,從而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及制造成本,最終提升了企業經營效益和綜合競爭能力。
2023年3月9日,經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定:“該項目研究成果總體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獲獎等級:三等獎
完成單位: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