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聚勢開新篇 轉型拓新局 實干創新績——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工程機械產業新力量》
2025年05月15日08:05
2025年5月14日,以“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太原成功召開。會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陸川以《聚勢開新篇轉型拓新局實干創新績——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工程機械產業新力量》為題,作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摘要。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受邀出席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徐工,向長期對徐工給予關心與支持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
2025年既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工程機械行業面臨著內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之年,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召開行業發展高層論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產業,工程機械行業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徐工也始終堅守主業、堅持改革創新,從規模增長轉向價值引領的高質量發展,努力為行業轉型升級貢獻徐工力量。結合今天的大會主題,我主要分享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在“三重”動能驅動中開新篇
從宏觀層面來看,盡管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但同時也并存市場周期上行、政策紅利和結構轉型這“三重”驅動力,推動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
一是市場企穩有望驅動行業迎來上行周期
國內市場周期性向好。工程機械行業是強周期性行業,主要受下游房地產、基建、出口等需求變化以及自身設備更新周期、環保排放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工程機械一般8~10年是一個完整周期,2021年下半年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按照大的周期時間節點來判斷,目前國內市場面臨新一輪上行周期。同時,挖掘機、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等主要工程機械的使用壽命約為8年,預計在存量設備壽命替換需求拉動下,2025年也有望迎來新一輪集中替換周期。
出口市場持續高增長。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順勢而為,實現了從貿易出口到技術、資本、品牌和人才的出海,形成了產品出口、海外建廠、跨國并購和全球協同研發“四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出口金額連續增長。海外市場不僅消化了我國工程機械大部分產能,更為重要的是有效對沖了國內市場下行周期的風險。
二是政策紅利驅動復蘇信號加速釋放
2024年9月26日以來,國家密集出臺穩經濟、穩增長政策,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投向“兩重兩新”項目,為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安全與新型能源基礎設施、水利與防災減災工程、城市更新與新型城鎮化等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地方政府債務化解工作的穩步推進,會釋放出更多基建項目資金空間,對工程機械行業形成拉動效應。這種從財政改善到項目落地、從基建復蘇到設備增量的傳導鏈條,會對全行業形成正向促進。
今年3月5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提出了財政宏觀調控、新型城鎮化建設、整治內卷式競爭以及惠民生工程等主要措施,更是重點強調了穩投資增長、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國際經貿合作等主要任務目標。這些政策彰顯了國家對于制造強國和生態經濟建設的強大決心,也增加了行業發展的信心。
三是結構轉型驅動市場需求煥新重構
在政策驅動和外部環境催化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呈現結構轉型趨勢。從需求增量領域看,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機械化及市政環境工程推動小型設備與電動設備需求增長;風電、核電等領域發展拉動大型高性能起重機械需求。從應用結構優化看,以挖掘機為例,其下游應用中地產占比由峰值40%降至20%,市政及農村需求占比提升至40%左右,結構性轉型降低對地產依賴度。從技術升級角度看,新能源產品滲透率逐步提升,以裝載機來說,2021年滲透率不足1%,2023年快速增長到接近10%,2024年突破20%,2025年預計突破30%,新能源產品整體的滲透率正逐步提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工程機械的深度融合,智能化、自動化、遠程化的工程機械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重構。
綜合來看,工程機械市場總體將止跌回穩進入上行周期,未來2~3年,市場將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與上一輪景氣周期不同的是,上一輪受到房地產拉動明顯,本輪景氣周期房地產拉動因素短期缺位,將以新能源智能化裝備滲透提升、設備更新替代需求為主要特征,由此判斷行業上行周期的持續性將更持久。
第二,在“五化”轉型升級中拓新局
從行業發展來看,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正加速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轉型,通過持續改革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優化。面對行業這一深刻變革,徐工已進入產業“五化”轉型升級的發展新時期,逐步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一是高端化勢在必行。全球范圍內超級工程不斷涌現使得大型化、高端化工程機械設備需求激增。因此,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正處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關鍵時刻。
二是智能化驅動變革。隨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設備互聯互通、無人化產品和智能制造等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行業企業紛紛加速無人化、數字化、智能化產品研發,通過智能化和數字化推動生產效率提升、生產成本降低和運營模式變革。
三是綠色化引領發展。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引領下和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加速新舊產品更新換代步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設備,并大力發展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等多種新能源產品。
四是服務化大有可為。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鏈條已經由傳統銷售競爭轉向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競爭,在行業巨大的存量市場下,客戶對商業模式、產品方案的需求正在發生轉變,服務化需求逐漸增多。
五是國際化前景廣闊。當前,全球工程機械產業海外仍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高水平、高質量的國際化道路,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共同呵護好中國制造品牌、中國制造形象和中國制造信用。
系統來看,工程機械行業必須以“五化”筑牢發展力量基點,加速培育內生增長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才能實現轉型升級的可持續突破。
第三,在中國品牌全球化崛起中創新績
從全球視角看,世界工程機械發展已經歷了從歐美主導的機械化起步(20世紀初)、日本精益化革新(19世紀70年代)到中國企業規模化崛起(21世紀)的產業轉移。中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已躍升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中國制造享譽全球的靚麗名片。
借此機會,也提出兩點倡議。
一是共建行業高質量發展生態
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品牌全球化崛起的重要方面。行業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有效破解“內卷式”競爭,必須加強行業協同交流,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筑牢產業供應鏈韌性根基
國產工程機械雖然在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制造、工程應用、關鍵部件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但距離完全自主可控還有差距,部分零部件“有”而不“優”,面對關稅壁壘供應鏈韌性不強。針對這一現狀,行業上下游必須加速攻關高端零部件核心技術、共性技術,構筑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全球化能力。
長遠來看,海外市場仍然是很大的增量市場,我們必須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全球化躍升,為中國工程機械品牌的全球化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面對全球地緣政治沖突、貿易壁壘及匯率波動等帶來的諸多挑戰,以及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我們必須緊密團結在一起,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協同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與各位行業伙伴聚勢同行、創新破局,以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工程機械產業新力量。
來源:徐工集團
整理:協會宣傳工作部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