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建機(上海)總經理程曉明在“第十八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高層對話(二)的對話實錄
2020年12月06日16:49
2020年11月21日下午,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江蘇常州隆重舉辦,論壇主題為“新形勢、新變化、新作為”。
以下為: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曉明在“第十八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高層對話(二)的對話實錄。
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曉明
吳培國:我們即將走進具有特殊意義的2021年,在對每一年形勢研判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講機遇與挑戰并存,我想問各位嘉賓,2021年以及未來3-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主要有哪些?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你和你的企業有何具體打算?
程曉明:我認為機遇有兩方面,一是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再加上國內國際雙循環對經濟的促進,包括中美貿易摩擦,這是中國發展與國際環境的變化;另外是國家減免稅收、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金融環境的變化;最后我們也迎來了國4的時機。綜合起來明年的形勢和今年差不多,或者略有一點下降。
挑戰其一,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價格危機。關于價格和價值,國內外客戶的認知是有差距。站在日立的角度,我們認為價格等于價值,價格的危機明年可能更激烈。為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明年不僅是價格的問題,還要想到為客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日本最近出現顛覆性的新技術——樹脂鋰電池,首先是其能量的密度比現在的鋰電池高2-3倍,充2個小時的電就能用12個小時。第二,樹脂鋰電池制造工藝非常復雜,未來快一點50噸,慢一點12、3噸都會開始應用。我想整個行業的游戲規則會有大改變,游戲規則不僅僅是技術,還包括服務,這是技術革新帶來的變化。
其二,流通的變革,就是租賃或者共享模式的變化,客戶現在更加注重現金流,客不會盲目的買產品,流通變革比技術變革的影響更大,如果租賃價格下降程度高,那么基本上不會有客戶買新機。我在海外待了30多年,我們面臨的挑戰并不是國外高端市場的挑戰,而是文化市場。我們對整個過程的管理,一定是文化沖擊、運營模式和思想的沖擊。
吳培國:追問一下三家生產挖掘機的外資企業的嘉賓,在中國市場上挖掘機本土品牌已經占到了70%,作為外資品牌,你們在中國市場下一步有什么樣的考慮和打算?
程曉明:與市場同步,與客戶同行。深入中國市場是作為國際化企業生存的一個條件。我們進入中國市場,無論是成本、品質都會有較好的發展,植根中國是我們公司的政策。
吳培國:我想請各位嘉賓用一句話來預測一下2021年挖掘機市場和盾構機市場是什么樣的走勢,是增長還是持平或者下降?
程曉明:挖掘機市場和今年差不多或者比今年下降10%。我認為有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債權問題,二是二手機問題,如果不考慮這兩個因素,明年是會有所增長的。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