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遠科技集團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毛軼平行論壇一第一場對話實錄
2022年08月25日10:16
2022年8月23-24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湖南長沙隆重舉辦,本次高層論壇分為主論壇和兩場平行論壇。8月24日上午,舉辦了以“創新驅動——數字智能、綠色低碳”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一第一場對話,天遠科技集團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毛軼總經理參與第一場對話對話,以下為對話實錄:
侯寶佳:首先請各位嘉賓介紹一下各家公司基本情況以及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毛軼:天遠科技集團于1992成立并正式進入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階段,從1992年到2002年做傳統行業的后市場、代理商或者服務行業里面比較傳統的業務模式。到了2002年集團成立了子公司,開始介入用科技改變行業的事業。第二個階段叫管設備、管機器,公司做的是往挖掘機、叉車或者發動機里面裝的傳感器、定位、收集數據,這個叫做管設備。第三個階段,做智能頭盔。我們定義為管人,用數字化、人工智能去管人,公司的服務人員比較多所以要監管整個工作過程,用智能頭盔實時現場監控、指導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基于這兩個核心的產品,企業又衍生了很多軟件系統、軟件平臺和人工智能的能力。
侯寶佳:最后一個大問題,我們從全行業的角度,或者是你熟悉的行業角度,數字化的水平和低碳化的水平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劉中星:低碳、提高能效是我們的國家戰略,低碳也是高質量發展之路,在這個情況下從需求端包括各個城市、礦山、公交都去購買電動化的產品。從需求端引起的電動化產品做的比較快。我認為數字化和智能化都是我們實現大的戰略目標我們的能源提高效能的工具、途徑。
侯寶佳:下面有請毛總,跟大家分享一下天遠科技可視化系統的亮點,給用戶帶來的便利性。
毛軼:我們從2017年開始做智能頭盔到現在已經五年多了,做了大量軟硬件的技術研發去支撐后市場,而且我們把服務模式扭轉過來以后,發現對公司的業務促進改變非常大。我有幾個數據,2017年使用智能頭盔之前,公司每個服務人員每天干不到1個工單,存量很大但是工單量很少,是因為很多工單沒有上報,之后上了這套智能化服務系統后,到現在為止,每個服務人員每天派工是2.5個,大家看到上報給公司的工單量翻了三倍。
我們主要服務在現場有兩種,一種是維修,一種是保養,保養時長大幅度的提升了,為什么保養時長大幅度提升?因為之前每一個服務人員給客戶做工單時沒有人監控監督,在使用了智能頭盔后,相當于有一個老板,有一個上帝,每時每刻在盯著他,所以服務人員不敢不好好給客戶做保養服務。
還有一方面我們服務人員的維修時間恰恰跟保養是相反的降低了,降低了有一半的時間,是因為我們上了這套系統后,后臺的專家可以遠程實時介入維修的過程,所以服務人員不會維修的東西,維修的工單可以實時遠程專家介入。
侯寶佳:最后一個大問題,我們從全行業的角度,或者是你熟悉的行業角度,數字化的水平和低碳化的水平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毛軼:說到數字化的水平,我認為不能說是高和低的問題,關鍵是說快和慢的問題,因為在物聯網時代,我們有一些是發展比較慢的,我認為反而到了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化時代,我預感是工業會比消費端的速度會更快一些,比如說我們做的智能頭盔,包括我們的大數據和AI人工智能,其實在物聯網企業,我們跟他們溝通會有很大,他們會有一種感覺,原來你們的工程機械是做這些東西。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