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孟生:《新形勢、新認知、高質量發展——新浪潮下的破局共贏》
2025年05月16日00:34
2025年5月14日,以“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太原成功召開。會上,臨工集團總裁于孟生以《新形勢、新認知、高質量發展——新浪潮下的破局共贏》為題,作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摘要。
全球機遇與挑戰并存,創新驅動破局
當前全球經濟在多重挑戰中穩步復蘇,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成為增長主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顯示,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雖下調至2.8%,但亞洲新興市場仍保持強勁動力,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建需求為行業注入活力。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亦呈現積極態勢,一季度出口貿易額顯著增長,釋放出強勁復蘇信號。
然而,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行業仍面臨多種挑戰。對此,唯有以創新突破瓶頸,以協同應對內卷,才能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在碳中和目標驅動下,中國工程機械電動化與數智化轉型已進入快車道,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正成為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引擎。
綠色轉型,從技術突破到全鏈實踐
目前,我國高空作業平臺電動化率已超90%,叉車、裝載機等產品“油改電”速度遠超預期。預計2025年將迎來電動化產品銷售高峰,全行業正加速布局新能源賽道。臨工集團以純電動技術為突破方向,推出混動節能30%~50%的產品,并打造零排放工廠,踐行綠色使命。
此外,臨工集團通過礦山綠化、精準扶貧等行動,探索ESG實踐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綠色發展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臨工致力于以綠色創新為引擎,為全球減排貢獻“臨工方案”。
國際化布局,從價格競爭到價值賦能
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的快速增長,本質是產業升級的映射。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海外市場表現亮眼,但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仍需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通過技術可靠性、服務標準化提升品牌附加值。
同時,行業必須未雨綢繆,筑牢出海安全屏障。面對匯率波動、法律合規等國際化風險,臨工集團提出多元化布局、金融工具對沖、強化合規管理等策略。
共生共贏,破解內卷,重塑生態
針對行業內價格戰、產能過剩等“內卷”困局,行業應構建“共生共贏”生態。建議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牽頭制訂海外市場最低限價標準,借鑒中歐電動車限價機制,遏制無序競爭。同時,企業需深耕細分市場,挖掘后市場潛力,發展租賃、二手再造等新模式。
企業唯有以開放姿態推動技術共享、市場協同,才能為世界基建貢獻可持續的中國力量。臨工集團以“技術領航+責任擔當”為路徑,聯合產業鏈伙伴共建研發生態,推出智慧礦山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向“增量”化發展。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以創新為矛、協同為盾,邁向高質量發展新紀元。面對“新浪潮”,企業需以綠色發展為根基,以高質量認知為階梯,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贏”,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產業格局。臨工集團將持續踐行“技術領先、責任擔當”的使命,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注入澎湃動能,書寫行業破局共贏的新篇章。
來源:山東臨工
整理:協會宣傳工作部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