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卓:適配全球各地經營環境 提升后市場盈利能力
2025年05月29日13:15
2025年5月14—15日,以“開新篇、拓新局、創新績”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山西太原召開。
15日上午,在以“需求牽引產業協同——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發展”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二)中,14家企業領導圍繞論壇主題,結合當前工程機械行業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協同發展的關鍵問題,深入分析了市場趨勢與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供應鏈效率。通過整合各方優勢,推動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同時,積極探索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加強產業合作和產業鏈協同創新,為工程機械行業的穩定發展和市場拓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平行論壇(二)第二場
對話嘉賓:
中國鐵建設備集采中心主任助理孫健峰,三一集團營銷總部后市場管理總監譚卓,賽克思液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賽珍,浙江立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衛國,千里馬機械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義華,鐵甲網董事長樊建設,北京拓疆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隋少龍
平行論壇(二)第二場對話現場
論壇開場主持人: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
論壇對話主持人: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后市場產銷分會秘書長謝雨來
以下為對話實錄:
謝雨來:請簡要介紹自己及所在企業的情況。
三一集團營銷總部后市場管理總監譚卓
譚卓:三一集團成立于1989年,目前,全球范圍內擁有約5.8萬名員工,旗下擁有三一重工、三一國際、三一重能3家上市公司。我們的核心業務涵蓋?程機械、煤炭機械、港?機械、PC成套裝備、?油裝備、環保設備、重型卡?等全系列產品,此外,還在新能源業務板塊全面布局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鏈和核心裝備技術。
謝雨來:在當前國內存量更新和新增需求并重的市場環境下,整體需求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需要新機和后市場業務一起發力。對此,三一作為主機廠,如何看待當前后市場業務?
譚卓:國內工程機械主機市場已經從增量邁入存量,依靠主機盈利的時代已經過去,當前環境下,構建后市場生態,提升后市場盈利能力是保持企業健康、穩健經營的必經之路。
在過去新機市場復蘇以及高歌猛進的時代,大家往往忽視了對后市場的建設,后市場業務中如大修、零部件再制造、二手機整備再制造等都需要企業真金白銀的投入,這些投入包括硬件方面,也包括軟件方面,如專業檢測、修理設備的配置、專業業務及管理人員的培養、標準業務流程的制定、數字化平臺的建設等。
構建后市場生態,我認為核心在于兩點:一是商業模式的轉型,過去以產品為主導,未來則需要轉向產品、服務和生態的整體建設。二是多樣化經營,有些企業認為后市場就是賣配件,但實際上配件只是后市場的“敲門磚”。三一集團在后市場領域已經總結出十大領域,包括配件、服務、大修、全維保、租賃、保險、二手機、設備升級、改裝改制、零部件再制造等。這些領域共同構成了后市場的業務范圍。
三一集團已經在后市場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在業務模式層面,我們基于工程機械不同產品的行業特點探索出部分經驗,比如起重機械行業通過保險帶動大修、配件及其他衍生品的產業鏈模式;混凝土機械行業的全維保、合伙人制模式;二手機出口業務利用原有的代理商大修廠資源,升級成為二手機整備整改基地,拓寬大修業務來源的模式等。同時,通過建設用戶互動平臺、法制機二手機管理平臺、大修管理系統、云聯二手機等一系列數字化系統,立足打造行業后市場生態的信息化平臺載體,助力整個后市場發展。
謝雨來:2024年,三一的海外收入占比首次超過60%,談談后市場方面如何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譚卓:三一實施全球化、數智化、低碳化轉型戰略,其中全球化排在首位,即由過去的產品出口變成整合全球資源,支持全球化業務。三一在海外推行“以我為主、本土經營、服務先行”的經營策略,實行“平臺賦能+精兵作戰”的組織形式,設立海外大區作為全球區域層面的整體戰略規劃和賦能平臺,進一步推動管理與經營的本地化,以更好地適配全球各地的經營環境。在后市場方面,大力完善海外服務配件體系,具體體現如下。
第一,“以我為主”方面,除普茨邁斯特海外渠道外,三一已建立覆蓋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資公司及優秀代理商的海外市場渠道體系。建立北京、上海、長沙、沈陽、珠海、昆山、湖州7個國內總倉,歐洲(德國)、中東(阿聯酋)、拉美(巴拿馬)、北美(美國)、非洲(南非)5個海外區域中心倉,近1000個海外配件倉庫的倉儲網絡,提升全球服務能力。
第二,“本土經營”方面,當前,三一重工海外人員本地化率接近7成,印度等海外事業部人員本地化率超過9成。三一在海外擁有900多個服務中心,3500余名技術服務人員,可以實現365×24全時服務。
第三,“服務先行”方面,2023年,三一重工在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上線統一客戶互動界面MySANY,實現客戶一鍵溝通、線上可視、服務網點實時查看等便捷功能,大幅提升服務效率,改善客戶體驗。
2024年,三一海外收入占比已經超過60%,2025年海外收入目標是實現700億元,到2027年,預計目標是海外收入突破千億元。在后市場板塊,配件業務的增長尤為突出,近兩年一直保持著40%~50%的增長。
謝雨來:如何通過產業協同,進一步提升企業在后市場的業務優勢?
譚卓:從工程機械廠商視角出發,后市場產業協同可圍繞供應鏈協同、產融協同和全球化協同三大協同機制展開,提升企業競爭優勢,淺談以下幾點。
第一,供應鏈協同,如構建敏捷物流網絡,依托區域中心倉+前置倉的多層倉儲體系,聯合第三方物流以及供應商,共建倉儲+物流共享模式。
第二,產融協同方面,如創新應用金融工具,推出基于設備工況數據的動態保險產品,提高保費定價精度。我們已經與平安、大地等保險公司展開針對起重機產品的合作,開發出新的保險產品。
第三,本地化嵌入海外服務,在重點海外市場與當地出海中資企業共建配件中心倉,配套培訓本土化服務團隊等,實現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們在非洲的贊比亞、尼日利亞等國家,已經和當地中資企業開展了類似合作。
謝雨來:如何展望后市場未來發展?
譚卓:工程機械后市場是一片藍海,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無論是主機廠還是代理商,或是供應商,都要找準自身的定位。構建工程機械后市場生態、提升后市場盈利能力勢在必行。贏得了后市場,就贏得了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未來。
來源:協會宣傳工作部根據現場實錄整理
初審:董萌
復審:尹曉荔
終審:吳培國
編輯:趙利祥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