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波:2013年中國(北京)國際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展介紹
2013年07月09日13:09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景曉波:
與本屆BICES同期舉辦的“2013年中國(北京)國際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展”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
展會的背景:
目前我國正處在加快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受自然、社會和經濟中不協調、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僅以2012年為例,自然災害方面:全年受災人口2.9億人次,死亡失蹤1530人,直接經濟損失4185.5億元。事故災難方面:共發生安全事故33.7萬起,死亡失蹤71983人。公共衛生事件方面:共報告事件1219起,報告病例4.18萬例,死亡296人。在社會安全事件方面:共發生群體性事件1.7萬起。
面對嚴峻的公共安全形勢,過去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先后成功地應對了非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等一系列特別重大的事件,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維護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那么總結反思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一些關鍵應急產品的急缺和技術落后,嚴重制約了救援效率和效果。針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安全需要,加快解決救援中的薄弱環節,借鑒發展環保產業的做法,將突發事件監測、預防和處置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作為一個產業發展成為必然,應急產業因此就應運而生。
工信部為推動應急產業發展,進一步提高國家應急搶險救援技術裝備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所開展的一些工作:
2007年國務院領導在全國貫徹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電視、電話會議上,首次提出要發展應急產業。從總體上看,目前應急產業僅僅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對應急管理工作支撐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產業體系不夠健全,特別是防災減災意識不強的問題需要急待解決。工信部一直將推動應急產業發展作為落實工業應急管理職責的重要內容。工信部成立以來,我們主要開展了4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應急產業發展的政治環境。2009年,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工業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應急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2012年按照國務院領導要求起草了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廣泛征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提出了扶持應急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確定應急產業發展方向,2011年,工信部積極協調國家發改委將應急產業作為新增鼓勵類產業,首次納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3年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增加了消防產業一系列的內容,提出了43個重點發展方向,涉及突然事件、監測、預警、處置及相關服務,目前工信部正在著手編制國家當前鼓勵發展的重大應急技術和產品目錄,進一步細化相關方向;第三是鼓勵應急產業重點產品發展,在民用航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互聯網發展專項等渠道中,先后支持了蛟龍600型滅火、水上救援、水路兩棲飛機、高精度高靈敏智能傳感器在煤礦安全生產領域應用示范,社會治安監管危險化學品運輸監控等智能安防系統等研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第四是指導地方和企業發展應急產業,2011年工信部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首次對應急產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扶持應急產業發展的政策,廣東省成立了首家地方應急產業協會,由新華集團牽頭組建了應急救援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BICES2011展會上工信部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也合作舉辦了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展”。目前航天科工、船舶重工、徐工、柳工、廈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等一系列央企和地方大型的工程機械企業,以及一些中小企業,驚天液壓、八達重工、重慶山外山等一批中小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應急產業的骨干力量,下一步工信部將以制定應急產業扶持政策為突破口,加快推動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發布,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這個指導意見目前已經上報給部長組,準備召開一次部長辦公會議,研究討論后正式上報國務院,同時以產業規劃為抓手,編制應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應急產業及消防、安防、搶險救援等重點領域產業政策,完善應急產業標準體系,以促進產品應用為牽引,推動制定促進應急產品使用的政策措施,舉辦應急產業展覽交易活動,這次活動也是我們工作安排之中推動完善應急產品市場環境,以產業基地為平臺,落實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有關要求,研究應急產業聚集區發展思路,推動產業基地成為處置突發事件的綜合保障平臺,2013年工信部已將應急產業作為年度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作為重點方向。應該說應急產業是增強國家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擴大內需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內容,應急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各有關部門的相互配合,需要地方大膽實踐,需要企業的積極參與,共同推進。同時也需要廣大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
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展情況介紹:
前面講了,下一步我們開展工作,要舉辦應急產業發展展覽交易活動,推動完善應急產品市場環境,那么經過請示部局領導,運行局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將再次共同舉辦“2013年中國(北京)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展”。在bices2011展上我們嘗試設立了搶險救援裝備展場,雖然準備的有些倉促,招展、布展經驗不足,但從參觀者的評價看,效果很好,反應強烈,展示了我們工程機械行業搶險救援裝備技術和能力水平,也體現了行業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這次搶險救援裝備展的目的主要是宣傳防災減災科普知識,促進提高防災減災的意識,展示交流搶險救援裝備和技術,為搶險救援工作提供急需的高效率、高性能的技術、裝備和整體解決方案,為政府管理部門、救援機構和社會各界人民群眾征調和采購搶險救援裝備搭建平臺,以此來推進應急產業的發展。應急技術和裝備保障能力的提高,為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做出我們的貢獻。目前,社會上針對應急搶險救援的展覽很多、很散,都沒有形成規模、形成品牌,比如說公安部搞的消防器材展、安防器材展、安全生產展,地震局搞的地震展,氣象局搞的氣象災害展,國土資源部搞的地質災害展,水利部搞的防汛抗旱展,相應的展很多,但是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規模比較大的、水平比較高的、形成一定品牌的展會,我希望我們這個展會經過我們的努力,逐步辦成匯集全國搶險救援技術和裝備的盛會,辦出特色,形成規模,創建品牌。現在還叫搶險救援裝備,那么今后的發展按照我們應急產業指導意見和我們規劃的思路,我們要整合社會資源,將展會辦成一個全國性的應急技術和裝備展。涵蓋范圍大了,展會規模就也會更大。這需要過程,我們現在在應急搶險救援裝備這方面先試行一下,一旦取得經驗,下一步再整合資源。會同國務院應急辦一起來辦這個事情。我想展會也必將受到全社會的熱情響應和關注。政府相關部門、社會組織、救援團體、新聞媒體,希望你們大力支持,并積極參與,也希望我們的研發機構、制造商、代理商積極參展,展示我們搶險救援裝備技術和制造能力,展示我們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保障能力,讓黨和政府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我們是防災減災、搶險救援的強大支撐和堅強后盾。我們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有強大的實力,但是我們在技術上跟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今后應急產業發展的空間。
在今年應急搶險救援裝備展的展會期間,工信部將召開兩個座談會,一個是全國工信系統應急管理座談會,有全國各省市區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人員參加,屆時將會組織他們到展會觀展。第二個是將召開一個中央部委工業品保障供給聯系聯絡員會議。這是一個每年一度召開的會議,中央各部委,包括國家防總、防災減災委、地震局、國務院應急辦總參作戰部相應的這些中央部門都要派人參會,通過聯系會議了解當年可能會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和災害,各部門根據預測提前做好保障。參加此次會議的人員也將到應急救援裝備展上參觀、交流。通過搭建展示交流合作的展會平臺,促進應急產業發展,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出貢獻。
最后預祝展會招展成功、展覽成功,預祝各參展商、代理商取得豐碩成果,也預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謝謝大家。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