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工程機械行業經受住了兩次市場考驗
2013年07月09日17:46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分析五年來工程機械行業經受住的兩次市場考驗
在2013年7月4日舉辦的BICES2013展商預備會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對近五年來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總結,高度贊譽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過去的五年里,經受住了兩次重大的市場考驗。
他認為:第一次考驗期為2009年~2011年一季度。在這一階段工程機械行業經受住了滿足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的考驗,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這一時期,由于國家四萬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使工程機械行業的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為滿足市場需求,行業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自主品牌的工程機械產品滿足了中國本土90%的市場需求。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國的工程機械產業給剛性需求的市場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產能大幅提高的同時,行業的研發制造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產品在質量、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加強。本土品牌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很多產品經過24小時滿負荷工作、連續運行使用了2年都沒有出現故障,充分證明國產品牌產品的可靠性。正是由于行業的發展,提高了工程機械行業在裝備制造領域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現在,商務部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列入到全國5大重點行業協會之一,工信部的領導也非常支持協會,親自指導協會的工作,并對行業的相關企業無論是在技改、863等一些列項目上,給予了很高的待遇和大力的支持。此外,也提振了國內外人士在中國發展工程機械的信心,比如,國外著名工程機械企業卡特彼勒已經在中國建立了24家企業。這說明了外資企業普遍看好中國市場,看好在中國發展工程機械的前景。
第二次考驗期為2011年一季度至今。據預測,這一階段的考驗已近尾聲。因為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1-5月份統計的行業數據可見,行業調整底部已經形成,呈現緩慢回升態勢。這次行業連續26個月的調整期在中國工程機械歷史上是第一次。這期間,包括行業各企業的領導、行業協會、相關媒體在內的業內人士都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預期,2012年一季度預期年中啟穩,到年中時又預測年底啟穩,年底后預測2013年兩會以后有望啟穩,但啟穩預期一直在推遲。雖然面臨艱難的調整,但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并沒有被動等待,而是在這期間積極做好了以下三方面的準備:1、轉變觀念---積極調結構、轉方式,追求發展質量。靠過去的粗放式增長已經不適應目前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必須把質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2、苦練內功---夯基礎、攻高端、強管理,轉型升級。行業企業在這一時期對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高端產品在這兩年層出不窮,比如,4000噸的履帶吊,2000噸的汽車起重機,900馬力的推土機等,都是在這個階段推向市場的。同時,通過管理創效益,在管理中提升能力和水平。比如,行業的兩化融合指標體系建設等工作,企業、協會都做了很多工作,這些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加快國際化步伐。2009年、2010年出口是低迷的,到2011年同比增長53%,2012年又增長了28%,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左右。盡管行業出口所占權重不是很高,只占10%左右,但是其增長速度還是很快的。同時,在這段調整期內,行業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也在加快,包括海外并購等。例如,在混凝土領域里,中聯、三一、徐工先后收購了三家世界頂級的混凝土制造商,還有濰柴動力、柳工等企業也開展了相關海外并購。蘇子孟認為:在這一調整期中,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經受住了經濟下滑的嚴峻考驗,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經過兩次重大考驗,表明:1、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已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在中國裝備制造業領域里,工程機械產業表現是最突出的。⑴、品牌影響力在各領域里面是最大的,例如:徐工的“徐工、徐工,祝您成功”;中聯重科的“思想構筑未來”;三一重工的“品質改變世界“;柳工的“世界柳工源自中國”;山東臨工的“可靠承載重托”等品牌宣傳口號,響徹大江南北,大家都耳熟能詳;⑵、國際化程度提高;(⑶、科技和創新能力增強;⑷、規模和總量加大;(雖然目前我國還只是工程機械制造大國,并不是制造強國)。⑸、企業管理水平提升;⑹、價值鏈的整合能力強大。我國工程機械大企業很多已經形成航母型集團,價值鏈整合能力很強;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在這方面,工程機械行業是非常突出的。例如,在2013年發生的四川雅安地震中,國內很多工程機械企業都在第一時間做好了隨時馳援雅安的準備。行業各個媒體也配合做足了宣傳,特別是卓眾出版公司去年也把社會責任這一塊作為重點進行了表彰。
雖然從全行業看,一些主機企業的制造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還不是世界領先水平,和世界領先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核心零部件方面,高端液壓件還要從川崎、力士樂進口,發動機還要配套康明斯、五十鈴等。最近幾年很多主機廠紛紛把熱情、資本投入到核心零部件研發當中,某些方面已經有所突破,包括油缸,四輪一帶,變速箱,驅動橋等,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有的配套件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比如,恒力油缸就已進入卡特彼勒的全球采購系統,成為其配套件供應商。
2、進一步確立了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山推、廈工、龍工、臨工、安徽合力等一批企業的行業排頭兵地位。這些企業年銷售額都超過百億。另外,還有一批高、精、尖、特企業正在穩健成長,如工業車輛行業,安徽合力成為了叉車技術含量最高、生產能力最大的生產企業。盡管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在產能和需求、資金、國際競爭、市場秩序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這些問題主要是大環境造成的,是大多數企業所共有的,而且是暫時的。政府、行業和社會對當前出現的問題非常重視,正逐步采取措施,為企業提供穩健發展的市場壞境。
展望未來,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依然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