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起重機械研究院院長陸大明在高層對話中發表講話
2013年11月28日22:24
北京起重機研究院從事著跟工程機械有點掛鉤的就是工業車輛。原先研究院在機械部的時候有一部分業務歸工程農機司管,一部分歸重礦局管。研究院從成立到現在一直是工程機械的成員,也一直伴隨著工程機械的成長和發展。就創新驅動談一點個人的觀點。
江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他還說過,有沒有創新能力,能不能進行科技創新是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因素。如果說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群體有一個比較好的創新能力的話,實際上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就能站在國際分工的產業鏈條最前端引領或者激發國家新的產業的產生。
可以看一看世界上發展的情況。美國大量做的東西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互聯網的出現就引領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可能對世界的影響還會發展到很深遠,可能現在還感覺不到或者還預計不到。前面的主旨發言以及各位領導講到了創新,各個企業也都在創新,能不能跳出現在的思維,尤其是這些排頭兵企業,怎么樣能夠更高階段地創新,現在大量的創新實際上是一種從內到外或者說低層次的創新。跟國外去對比,怎么樣使得自己的產品價格比它低,產品質量跟它接近,這就是創新了。實際的結果是什么?西方國家公司被你打得走投無路,因為你的價格低,而你自己實際上也沒有得到太好的效益。我不是這個行業的,對這個行業的情況不了解,看了剛才曾總的表格,盈利水平不高,7%~8%的盈利水平是不高的,如果遇到經濟不好,企業很難維持?,F在的產能大大過剩,可是還在繼續發展。剛才曾總說到前3位或前5位的企業引發了這種價格競爭,實際上我覺得除了行業內的,還有行業外的也引發了價格競爭,有些企業想上市,很快就把產品價格拉下來,甚至不顧成本地往下做,因為他拿到了風投資金,流動資金一時沒問題,可能把價格弄得很低。前1、2、3名為了自己的名利所累,我是前3名,就不能往后掉,就往前挺,有時候也把價格掉下來。
要傳遞的一個觀點和思想是,能不能做一些新的東西,能夠引領新的產業,尤其是這些排頭兵企業,已經幾百億上千億的企業,能不能別再具體的東西上做,你300噸我500噸,中國做了很多首臺套。我也是國家科技獎的評委,像美國和歐洲比我國的整體工業發展快得多,美國的航空母艦十幾艘,中國才一艘,這一艘航空母艦不是中國自己完全制造的,只是改裝。世界上也沒有用這么大的壓機,沒有用這么大的加工設備在生產。有個企業搞了一個8萬噸的壓機花了6億的成本做了,后來發現這個東西做出來工藝沒有研究透,如果把相關的工藝、相關的材料做好的話,還要花12、13億,你想這是什么樣的情形?很容易把一個企業拖到絕望的境地。
中國工程機械已經走到現在這樣一個地步,怎么樣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不能跟在人家后面走,現在大部分跟在美國、日本的企業走,你怎么走?他也在前進。剛才卡特彼勒的陳總講了,他們有本土化的戰略,實際上就是降低成本來對抗你們的,也就是你們降成本的戰略,他在你本土設站,他也是一個企業。協會現在抓創新驅動,實際上是個任重道遠的事,要讓自己的競爭理念、創新理念、創新環境、創新機制真正地達到剛才說的高一層次的創新,我國的企業就有希望了。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