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泰重工總經理姚錄廷在“創新、超越、拓展國際市場論壇”中精彩發言
2013年11月29日21:39
論壇對話主題是創新、超越,實際上不管做什么企業、做什么產品,創新是經常提到的一個詞,超越也是企業的夢想,但是覺得沒有剛才像杭叉的徐總對企業的創新講的很多,這里簡單說一下對創新的理解,創新實際上包含了方方面面,所謂的創新,就是今天通過你一天的努力,讓明天和昨天不一樣,這就是創新。讓企業的明天跟昨天的其他的企業不一樣,和自己的企業不一樣,這就是創新。創新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階段所創新的內容也是不同的。例如徐工等大型企業,用一千億來創新,一千億有一千億的創新模式,還有一些企業用百億創新,百億也有自己怎么創新的方法,科泰是一個很小的企業,到今天才十年,現在還在拿著十個億來講創新。
所以,企業的情況不同,尤其是起點不一樣。柳工是做裝載機非常好,他看上路面機械,壓路機等。廈工把三菱國企,他的壓路機的產品要抓,所以說有實力的企業在增加一些產品品種,采取的方式不同。科泰十年前是從零起步的,不但產品沒有,也沒有雄厚的財力,本人原來在交通部一個廠工作了19年,國企工作時間長了,也想變化一下,這也是創新,這是讓自己的明天跟昨天不一樣,所以就選擇了青島科泰。
科泰起步的時候,是從零開始的,怎么起這個步,也要創新,不創新,這個步就不好起,眾所周知2004年、2005年是一個低谷,低谷起步的時候更難,實際上是很困難的。起步怎么辦?所以理解創新,把自己的能力,把市場上這些事看明白,看怎么能做成?跟在別的企業后面,這個企業成功了,世界上90%的事是不可復制的,馬云做成功了,復制一個阿里巴巴試試?海爾做的很成功,再做一個?學一個科特比勒試試?
創新需要一個思維。通常的起步,從零開始的時候,先在家門口推銷,然后找準市場,一步一步擴大,國內賣的差不多了,往國外賣,通常是由近及遠,由內到外。所以,在2009年以前,業界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科泰,那也很正常,因為科泰這五年的產品已經遍布世界30多個國家,只不過不叫科泰,給人家貼牌,用當時自己話來說叫做借船出海,自己生了一個孩子,自己現在沒條件養,養不好、養不快、養不多,就改別的姓,所以就找了一個國內知名企業福田,給福田貼牌,所以從企業一起步,誰也不知道科泰的時候,可能原來了解姚錄廷的人,聽說是做壓路機,也不知道做的怎么樣,媒體的朋友基本上除了私底下的交流,面上的工作沒有做,任何場合也不去參加,埋著頭把產品做好,貼著福田的牌子在國外走,就這樣做了5年。
2008年四季度經濟危機來了以后,國內要投放四萬億,2009年開始進入國內市場,也走了5年。所以,只有壓路機這個非常單一的產品,10年時間能做到今天也不容易,我覺得這也是在起步階段,如果不用這種方式起步,估計現在做了別的產品,也可能比現在要落后很多,所以,想創新也不要把他想的太神秘,就是算清自己的帳,做一些和以前不一樣的事,和別人不一樣的事,這個就是創新了。
價格起作用是一時的,長期的不是價格的問題,長期的是產品的問題,因為做企業,企業就是做產品,說的白一點就是賣產品,產品做不好,再便宜也沒有人要,人家要的是產品,產品好,他就認為這個產品值,如果說價格起作用的話,3、4年的車,現在國內那么多,上百萬的車不要賣了,根本不是這個概念。所以價格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它可能在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期,可能會有用,但是最終還是產品的本身好不好在起作用。
有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從2009年以后,科泰開始自己做出口,因為開始做國內市場,出口也自己做了。自己的孩子姓自己的姓了,但是也面臨著一個問題,有一些認品牌,人家的品牌大,科泰的品牌小,但是也有一些區域,當時跟我們不合作以后,他們出口壓路機拿了一款比科泰價格低的,也就是說對他們來說銷售的利潤他們是實際上是提高了,但是在國外一些客戶使用了兩輪以后,他覺得這個產品不行,我覺得最終起作用的不是價格,還是產品的質量品質。
關于價格問題,是做企業的核心問題,價格怎么來呢?通常應該是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從自己的內部算,成本多少?稅金多少?大概預期盈利多少,定一個價格。但是更多的是從市場上來,而不是自己認為。如果說LV包5萬塊錢,如果它是500元的,哪有100年的包呢?早就沒有了。我們10元的包到商場買一大堆,過兩年看看,這個牌子還有沒有?早就沒有了,所以價格這個事,前幾天在青島參加座談會也談了。
舉一個例子,桑塔納現在賣6、7萬賺不賺錢?一定有利潤,20年前進中國,賣20萬的,現在的物價水平,為什么要賣20萬呢?對這個產品到了中國,市場定位20萬就有人買,就夠了,你說他的利潤多不多?憑什么不賺多的利潤呢?所以剛才楊總說的非常贊成,降價就是無能的表現,是對產品不自信的表現。科泰成立以來,產品重來不降價,每回做壓路機的企業,科泰都是小企業,你們的企業非常大,大家共同的,年年漲價,不多漲,要邁小步,不停步,科泰做到了,科泰年年漲,去年年底科泰說漲價,姚總說今年都不行了,2013年都不行了,為什么漲呢?因為科泰的品牌,在市場上又經過了一年的打造,2013年比2012年的知名度高,幾百個客戶使用以后有口碑,科泰漲價,怎么漲呢?2012年全款融資租賃三個模式是一個價格,2013全款和融資租賃漲5000,也沒有說比去年就少了什么車。
所以最近正在定明年的價格,可以很負責任的說要漲價,明年科泰的產品還要漲。已經跟國外最大的客戶漲價15%,他是老客戶了,科泰對海外市場,元月一號開始漲20%,唯獨給你漲了15%。在上海港發的,9月16號給這個客戶發了40臺,結果打完電話,又下定單60臺,為什么呢?元月一號給漲20%,給他漲15%,你說他要不要?市場賣了從一開始就賣,賣了快10年了,就認這個牌子,就覺得這個車好用,這會兒把他放棄掉,再換一個牌子,中國比科泰便宜的壓路機太多了,本身價格就高,只需換一個機械油就是,為什么不換呢?換了面臨著重新開發市場,好好的車,客戶找你買了,坐到家里,一年有幾百臺的車賣,你還換嗎?
其實到后來,自己曾經很不平衡,說自己非常傻,企業的錢都讓人給賺了,因為自己孩子在國外上學的時候,偶然的機會看到壓路機,拍一個照片給我,一看是自己企業生產的,趕緊問問都是什么價格,結果一問就差1000美元,自己很生氣。卡特彼勒的國外品牌大概就是2/3的,個別的品牌是1/2的,在非洲,也就差1000美金,差幾個錢?沒有幾個錢,憑什么自己企業的價格就賣的低,大家都是年年打價格戰?所以說可以少賣車,但絕不會把條件放到底線之下的。上半年全款融資租賃的55%,分期的45%,沒有超過一年的,首付不超過50%,你低了,我就不賣了。少賣上一百臺車,少背上預期款的包袱,這樣挺好。企業愿意天天賣車,不愿意天天要帳。天天求爺爺告奶奶要帳,你就不想著創新,這就是降價的結果。所以呼吁大家,一定要把價格做住,真的沒有利潤的時候,一定是關門的時候,能存活多長時間?已經把前幾年賺的掏出來了,總有掏不動的時候。
所以真真正正把產品做好,價格逐步漲,物價也年年漲的,漲10%都沒有多賺錢,所以非常贊同楊總說的,從經營的渠道看也是一樣的,靠降價的事情一定是自殺的事情,一定是當這個產業利潤越來越低的時候,這個產業就是越來越危險。最終企業會離開這個產業,這個產業也就是到頭了,企業發展生存靠的是利潤,價格這個事情,有切身的體會,價格不是主要的因素,少賣上20%的產品,把價格賣好一點,還節能環保,還綠色發展,少花了資源,錢也沒有少掙,為什么整那么多事呢?這是一個呼吁,我的看法。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