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租賃分會秘書長李涵兵在“創新、超越、拓展國際市場論壇”中精彩發言
2013年11月29日22:05
租賃行業實際上相對于主機制造商,包括代理商來講,是一個用戶行業,這個群體現在可以大致的分兩部分,一部分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就是有一個租賃公司,另一部分尤其是做土方這類的租賃的基本上都是以個體的形式存在,可能會有3臺或者是5臺挖掘機,甚至是十幾臺挖掘機,但是不成立租賃公司,所以現在具體有多少從業人員,我們一直在說行業有多少人?像鏟運、起重,大概知道有多少家企業在做這個行業,但是租賃這個行業,確實很茫然,因為公司我們有辦法去統計,但是個體的統計就非常困難,但是隨著工程機械保有量的增加,這個群體從業人員是非常多的,租賃公司大致統計了一下,應該是在7萬家以上,因為每個城市,尤其是做塔機租賃的,大部分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像北京一個城市,大概就有500多家做塔機的,所以說整體的數量非常多,但是公司的體量又非常小,規模都比較小。每年的營業額能到3、5億以上的這種基本上很少,另外,可能有一些企業,領導們也知道,有一些租賃公司是國企,國企實際上不是真正的市場化的租賃公司,在他自己的領域內做一些租賃。租賃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在行業中缺少標桿企業。此外,人才也非常缺乏,很多人本身是農民,買了一臺設備做起了租賃,對于管理是非常不理解的,實際上他們的知識水平也沒有到了能夠管理一個公司的水平,包括現在駕駛員都是在稀缺的狀態。
現在很多運營模式非常原始,很多人買來設備就租賃,沒有像國外的租賃公司,用了很多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在這方面是需要創新。另外,這些年租賃行業的能力水平、收益水平在逐漸的降低,而且降低的速度比較快,尤其是從2009年、2010年大量促銷以后,整個盈利水平在不斷下降。盈利水平主要有三個指標,第一、是當地的租金水平,因為設備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使得租金下降的比較快;第二、設備出租率也在下降;第三、回款,干完活,是不是能把錢收回來?很多時候干完活,不知道什么時候把錢拿回來。因為在跟他們一對一聊的時候,告訴我們施工合同基本上是按月付款的合同,但是什么時候拿回錢來,并不是按照合同規定的。這就是今天和昨天有一些企業,在談應收帳款時,他的預期率很高,怎么才能控制好?如果用戶這邊收不回來錢,拿什么來還融資租賃的貸款呢?
用戶的收益情況實際上跟前期的銷售政策關系非常大,從2005年開始,拿一臺設備養一臺設備的情況基本上已經過去了,也就是說在銷售的時候,用融資租賃的方式,這個風險已經存在了,有一些客戶要經營不好或者經營不善,就會出現還不起錢的情況。在用戶收益逐漸下滑的情況下,企業的風險逐漸加大,不是在控制風險的方向走,而是在往門檻降低的一個競賽,前幾年。有很多能經營得起工程機械的用戶和經營不起的工程機械用戶同時進入市場,經營不起的用戶最后出現了預期的情況,另外,如此多的工程機械租賃企業攪亂了租賃的價格和秩序,有的企業為了著急還貸款,價格就降的非常低,讓那些正常經營的租賃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感覺非常難受。
如果說代理商是一個弱勢群體,那租賃企業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有很多租賃企業,包括一些租賃的個體已經是由富返貧,所以,這場游戲沒有贏家。另外,只有對用戶真正的負責任,才能夠對自己負責任,否則即使把這些設備賣出去,回來以后也只能變成債權機、二手機,企業照樣要焦慮、失眠。
從國外角度看,中國的租賃市場還是一個朝陽產業,雖然說現在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租賃產業仍然是資金密集型、規模化、精細化管理的一個行業,所以,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期望中國工程機械租賃企業能夠出現像美國聯合租賃這樣優秀的標桿企業,謝謝!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