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院書記兼副院長董津寧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論壇”中精彩對話
2013年11月29日23:53
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改革開放前期就主要承接國家的工程機械項目和設計標準的制定、檢測,這一階段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的初級階段設計。2000年院所改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工程機械自主研發的深入、國家重大裝備的引進,使工程機械行業門類和自主生產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滿足國家自身發展需求的同時,產品品種以及基礎技術方面都有一些承接和發展。單機、主機生產、自主研發能力也都得到了加強,天工院在2000年轉制以后,進行了一些規劃,一是面對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家企業都為了自己的產品做了許多工作,研究院應該做些什么事?前期階段最早是提供圖紙,再后面是賣圖紙,2000年以后在思考工程機械下一步的發展。當時天工院也有這個概念,承接了一些國家項目,開始是做一些概念的東西。對于應用性研究所的下一步發展,當時也提出三大領域,即節能、智能化和再制造技術,這是天工院當時提出來的思考。今天又加上一個數字化和綠色發展,最后提出來的綠色發展可能是最終的目標。在節能技術方面,真正選用設計所需的元件沒有可選,沒有系統可用。根據國家形勢和經濟水平,天工院第一個開始做的是智能裝載機,智能裝載機根據工況情況對發動機電噴,節能方面進行了研發,液壓系統、變速箱自己研發一部分,智能控制器是自己研發的。智能控制和智能變速箱都是院里自有的產品,先后投了5臺智能裝載機,根據各種路況做了將近半年的試驗。
做工程機械第一個面臨的是國家的標準問題,現在都說節能,各個國家的評判標準不太一致。機手不一樣,消耗也不一樣。當時根據院里的條件,制定了自己的節能試驗方法,做下來節能一般是7%~23%的水平,最低節能達到7%,最高節能到23%,5臺機子已經都到現場去用過,操作手感覺很方便。他們喜歡用這個機子,客觀地說造價高一些,當時的成本就40多萬。節能是達到了,但是市場需求還有待市場的培育,也得有國家政策的支持。
去年根據這些技術條件,也根據國家對高端液壓件的需求,在工程機械協會和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天工院承接了工信部高端液壓件研發平臺項目。國家面臨著基礎零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缺乏的困境,在基礎零部件上國家確確實實沒有太多的核心競爭力,在80年代到2000年之前的階段,只是把工程機械裝載機的零部件進行了國產化。大家用的液壓件都是符合國家標準,都是在工廠做過實驗的。但是在工程機械上,為什么我國的壽命這么短?適合在鍛壓機上用,但是在挖掘機的工況上可靠性就沒有了。在協會給推薦的高端液壓平臺方面,天工院開展高端液壓件的研發,從實驗臺的建立、挖掘機從整機的載荷到實驗臺的建立,真正地把挖掘機上的載荷作用到零部件上,重新制定自己的標準,做自己的基礎研發,這樣才能推動國家基礎產業的發展。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