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生,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04月13日01:41
2018年4月11日~14日,在全行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發展逐漸步入上升軌道的大好形勢下,以“新時代、新理念、新作為”為主題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五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被譽為龍城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省柳州市盛大開幕。
來自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各有關方面的30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分析行業形勢,探討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尋求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道。在“十六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國機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培國以“合作共生,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國機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培國作《合作共生,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主旨發言
以下是吳培國董事長演講實錄:
陽春三月,龍城柳州,萬物并秀。很高興與各位同仁齊聚一堂,參加“新時代•新理念•新作為”的主題論壇,共同探討新時代下工程機械行業的未來發展。2018年的柳州與2016年的瀘州真是大相徑庭,2016年3月,我在瀘州以“擁抱行業發展的又一‘春天’”為題做了主旨演講,自2016年四季度開始行業出現整體回暖,2017年更是高歌猛進,我們欣喜地看到,行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出現了諸多轉變。
一是行業各企業普遍實現了產品銷量上漲,利潤全線飄紅的喜人業績。根據協會2017年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利潤總額99.7億元,同比增長476.6%。其中上市公司利潤總額預計達到50億元,產品銷量同比平均增長超過40%,挖掘機、起重機增幅實現翻倍。
二是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行業市場份額集中度提升。隨著國家“三去一降一補”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行業企業紛紛進行去產能、調結構、強創新、補短板,同時,一些規模較小、技術較弱的企業,逐步退出市場或調整方向,行業市場份額逐漸向龍頭企業傾斜。
三是行業企業風險管控逐步增強。經過上輪周期性調整,特別經過近6年寒冬的肆虐,行業企業開始拋棄過去增量市場中尋求規模發展的思路,摒棄賠本賺吆喝、零利潤打市場的做法,更加注重經營質量和風險管控,通過生產調整、嚴格商務政策、減少資本支出等手段,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改善。
但行業發展的春天真的來臨了嗎?現在這種行業發展的局面是否可持續?
我的觀點是,行業要實現可持續,步入四季均如春,必須要形成行業“合作共生和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格局。
合作共生是通過彼此之間真誠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目標。當今世界,和而不同,合作是主旋律,共生即共同成長是最終目標。行業企業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體,合作共生更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搞以鄰為壑、零和游戲無助于行業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在新時代的主旋律,也是工程機械行業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新時代中,行業需要有“合作共生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新作為。今天我交流的題目是“合作共生,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新時代工程機械行業要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
黨的十九大指出,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認識,是理解把握中國經濟的一把“鑰匙”。掌握了這把“鑰匙”,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制定發展思路和政策,各類市場主體就能夠更好地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壯大。
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戰略。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三個轉變’”的指導思想就是工程機械行業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經過多年高速增長后又經過了斷崖式下滑,經歷“過山車”的工程機械行業如今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按照十九大精神推進工程機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合乎規律、符合實際,更是大勢所趨。因此,新時代工程機械行業要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二、高質量發展新理念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要有新作為
各位同仁,時間過得很快,暮然回首,2011年至2016年行業寒冬的刺骨之痛仍如芒在背。雖然2017年行業強勢反彈,各企業財務報表利潤數據亮眼,但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依然存在,行業發展的現狀總體上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尚存較大差距。
一是產品品質尚未達到世界一流。產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等質量方面與世界一流尚存在差距。據行業質量工作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同類產品使用壽命和平均失效間隔時間(MTBF)均為國外產品的1/2。相信2017年我們都在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在原創性及基礎性技術研究,在智能化技術應用等多方面,與世界知名品牌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二是企業本質競爭力亟待快速提升。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工程機械top50排行榜中,傳統的美、日、德系三大陣營,經過數年整合洗牌已經變為美國、日本、中國的“新三級”格局。其中中國擁有最多家企業入圍,共計12家。銷售額高達163.88億美元(提升1.69個百分點),總資產也高達472.13億美元,在所有國別中排名第3。但運營質量與國際優秀企業相比差距甚遠:其中營業利潤為-3.63億美元,是營業利潤唯一虧損的國家。平均資產回報率為-1,75%名列倒數第2,國際化指數為10.6%名次墊底。
三是應收賬款占比高企,增產不增收。從行業上市公司近7年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的變動情況來看,在營業收入從2012年開始大幅跳水的背景下,應收賬款卻一路上升,近幾年基本穩定在800億左右,同時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從2011年一路上漲,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近兩年雖逐步回落但平均仍高達80%左右,個別企業高達100%以上。2017年以來,在行業規模與營收同比大幅增長的同時,應收賬款和企業庫存并沒有明顯下降,多數企業現金流依然緊張,增產并沒有完全轉變為增收,經營隱憂并未徹底去除。
四是資本市場未認可行業周期反轉。從近幾年行業主要企業股價走勢情況來看,當前資本市場并未認可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反轉,主要企業股價相比歷史高點仍處于低位徘徊。工程機械企業價值與未來預期未能體現。
五是行業倡議不能有效落實。回顧對照2016年1月14日11家中國工程機械領軍制造商聯合發布的行動宣言,我們究竟落實了多少。當前以規模取勝,不惜手段爭當行業老大的傳統經營理念依然在主導著我們整個行業。零首付重現江湖,采取化巨資買斷供應鏈,控制關鍵零部件等想獨霸行業資源,包打行業天下的行為,既損害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些問題有些是行業長期存在的,有些是當前發生的,每每此時,我常常想起《論語•季氏》中所言:“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走向高質量的發展是我們在座各位的使命和擔當,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更不能成為自己的掘墓人。
走進新時代,擔當新使命,開啟新征程。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工程機械行業應有自己的使命,需要我們登高望遠,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改變當前固步自封,惡性競爭的局面,需要繼續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需要我們攜手共進,深化行業命運共同體意識,合作共生,共謀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共創行業新時代。
各位同仁,經過行業斷崖式下滑的洗禮,站在新時代萬紫千紅的春天里,看到歷經寒冬后仍然熟悉的面孔和企業的名字,我們是幸運的,我堅信,只要我們痛定思痛,認真踐行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我們就一定會以新作為開創行業發展新時代。
三、新時代國機重工堅持合作共生高質量發展不動搖
國機重工重組已有7年時間,雖身不逢時,但我們始終發揚國機集團倡導的“不畏艱難、務實行動、爭取勝利”的“丹棱精神”,始終踐行“創新、自強、合作、共生”的公司核心價值觀,始終貫徹“與行業共進、與國機共榮、與客戶共贏、與員工共享”的“共生”文化,找到了一條符合國機重工實際的發展道路。在新時代的現階段,我們將繼續堅持合作共生的發展理念,繼續為高舉好國機集團工程機械業務發展大旗,成為行業中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1.著力打造SINOMACH品牌,創中國高端品牌
SINOMACH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的標識,也是國機集團面向全球著力打造的高端品牌。SINO代表“中國”;MACH代表“機械”。借此機會要簡要介紹一下國機集團。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1997年1月成立,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世界500強國有重要骨干企業,20年來,營業收入從300億元,達到2017年2861億元,利潤總額實現112.3億元,成為中國機械工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多年排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首位。
國機集團對內,著力打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機械裝備平臺,于2013年、2017年分別以重組和整體并入的方式重組中國二重、中國恒天集團,未來還將更多企業加盟。對外,在“再造一個海外新國機”發展目標的指引下,創新“走出去”模式,主導建設了中白工業園,在“一帶一路”沿線中的48個國家,已完工或正在執行的有773個項目,合同金額736億美元,為促進所在國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增進相互友誼,實現合作共贏做出了貢獻。
國機重工是國機集團系統中第一家以SINOMACH作為產品品牌的企業,“因為打國機品牌,就代表中國機械。”七年來,我們本著落實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新要求,圍繞打造國機SINOMACH高端品牌的定位,積極實施精品工程,提高產品內控標準,大力開展質量提升,強化SINOMACH品牌建設,加大SINOMACH品牌宣傳,2016年,旗下常林、洛建、鼎盛、長江四大傳統品牌實現了SINOMACH一體化。
站在發展的新起點上,我們將繼續以SINOMACH品牌建設構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推動企業發展邁上更高臺階,為“百年國機”目標實現和打造工程機械行業中國高端品牌貢獻力量。
2.著力淘汰落后產能,打造細分領域經典產品
國機重工在行業低谷期間甚至在出現大幅回暖的狀況下,一直深入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處置盤活低效無效富余資產,主動調整壓減投資規模,積極有序推進三項制度改革,人員瘦身已達50%以上;堅定工程機械裝備制造的立司之本,圍繞不求做大唯有做優做精的目標,確定工程機械的發展定位,聚集優勢資源和力量,著力提升主導產品核心競爭力。
3.著力創新商業模式,實施“走出去”戰略
緊緊圍繞裝備制造延伸的工程貿易業務和服務業務等新興業務,以工程裝備為基礎,形成了“以工程項目帶動工程裝備、以工程裝備促工程項目”的發展模式,為行業發展新模式探索道路。國機重工2017年實現了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3%,工貿業務同比增長97.15%,新興業務規模貢獻度上升到56.8%。成功簽訂執行了27億元埃及農業溫室大棚工程項目、53億元伊朗鐵路建設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有效拉動了工程機械裝備制造走出去。
4.著力“共生”文化建設,與行業共享發展成果
國機重工重組以來,堅持頂層設計,本著賡續傳統,循序漸進的原則,積極探索來自不同母體的企業文化融合,以文化融合為主線,以形合、資合、人合、情合為路徑,形成了“與行業共進、與國機共榮、與客戶共贏、與員工共享”的共生文化體系。特別在行業困難時期,全體國機重工人堅持理想、堅定信念、堅守陣地,以信心、決心、恒心和發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有企業是六種“力量”的講話精神。
未來,在推進國機重工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國機重工作為中央企業集團,將會始終牢記“裝備世界,創造價值”的發展使命,堅持“誠信為本、品質為精、機制為魂、適而致遠”的經營理念,愿與行業同仁攜手共進,也歡迎行業中的有識之士來共建、共享SINOMACH這一高端平臺,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與社會各界廣泛合作,全心全意為相關方提供優質服務,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揚帆遠航,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企業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我堅信,只要我們精誠團結、合作共生、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實現裝備世界夢想的步伐!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