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和全球化品牌”平行論壇第二場嘉賓對話實錄
2018年04月25日15:25
2018年4月11日~14日,在全行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發展逐漸步入上升軌道的大好形勢下,以“新時代、新理念、新作為”為主題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五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被譽為龍城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省柳州市盛大開幕。會議期間,以“綠色智能與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與全球化品牌”為主題設置了兩場平行論壇,來自行業各專業領域近28家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勢、交流企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和行業企業“走出去”,打造全球化品牌的發展之道。
“‘一帶一路’和全球化品牌”平行論壇現場
13日上午,在協會副秘書長呂瑩、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宋振華秘書長主持下,“‘一帶一路’和全球化品牌”平行論壇第二場高端對話開始。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譚順輝董事長、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程永亮總經理、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劉遠征董事長、中交天和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經理王濤、中鐵隧道集團公司康寶生副總工程師等五名演講嘉賓及近百名業內人士共同參與,交流行業企業“走出去”,打造全球化品牌的發展之道。
平行論壇對話嘉賓
以下是“‘一帶一路’和全球化品牌”平行論壇第二場嘉賓對話實錄:
主持人宋振華:今天的主題是“一帶一路”與全球化,當前中國掘進機械企業全球化品牌的步伐不斷加快。2016年中鐵裝備生產掘進機99臺,2017年生產173臺,增長74%;鐵建重工2016年生產掘進機91臺,2017年生產150臺,中交天和2016年58臺,2017年是110臺;遼寧三三2016年44臺,2017年74臺,增長68%,74臺中65臺盾構機。這四家加起來有450多臺,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測。全球化品牌從企業的角度怎么做?做了哪些事兒?請嘉賓各抒已見。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順輝:通過剛才通報的數據,看到各企業激進發展的態勢,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中鐵裝備從2009年成立以來,海外發展是兩大發展戰略之一。2012年啟動全球化,年底即拿到了訂單。現在海外市場拓展將近40個國家,這個道路很曲折,但我們迎難而上,全球化大發展必須堅持走下去。
首先要練好內功,認清世界,敢于亮劍。練好內功,強調“產品、人品、企品”三品合一。通過三方面的塑造把內功練好。認清世界的過程中,國內外的標準不一樣,每個國家的建設發展階段也不一樣。國外的標準要求內涵豐富,尊重現實,不只相信宣傳。其次,企業要依據客戶的要求以及產品的品質,才能實現全球化的發展。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永亮:我認為2017年的高速增長不是常態,出現快速增長主要有幾方面原因:第一,企業前期苦練內功,產品技術得以提升,擴大了市場份額;第二,地方政府拉動GDP,加快地鐵建設,新開了很多條線,出現了產品猛增的需求。第三,部分客戶盲目購買產品。產品數量的猛增讓我感覺可怕。預計2019年以后6米大直徑設備用量將很少。國家政策出臺,遏制不健康的市政發展,產品將出現過剩閑置。所以從長遠考慮,我們必須資產盤活優化,拓展租賃設備業務。
中交天和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經理王濤:中交天和作為盾構后起之秀,自2010年成立至今,已經研發制造了200余臺機器,應用于國內20多個城市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三年,天和的業績和產量突破式的發展,我認為兩方面做得比較靠前:第一,在中國制造2025倡導下,天和引進智能機器人應用于生產線,提升了產品質量和效益,今后我們將繼續擴大智能化生產線。第二,建立了中交集團遠程監控和大數據平臺,實現了風險預警,配備超前導向系統,計劃在2018年底實現盾構機的無人駕馭。我們是“一帶一路”最大的受益者,盾構機得到海外客戶認可。一是孟加拉國河底隧道項目,這是國內出口最大直徑的盾構機;二是即將制造出口的13.19泥水平衡盾構機;三是馬來西亞云頂山隧道的兩臺9米級TBM。
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遠征:我們是唯一能夠生存較好的民企,關鍵的是能夠時刻居安思危,對行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能夠把控。第一,要提高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解縮機是我們的致命內傷,這個問題不解決,盾構機核心也解決不了。第二,目前盾構機設備沒有統一的標準,浪費較大。第三,國內市場飽和,我們把目光投向全球,向國際市場轉型,并建議抱團發展。第四,政府要控制盾構工廠的數量。我們三三工是唯一只在東北建立基地的廠家,機制較靈活。以裝備制造為基礎,加上多樣的經營,逐步跳出東北裝備制造的范疇,跨到更高的領域。
中鐵隧道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康寶生:隧道局是勘測設計、建筑施工、科研開發、機械制造四位一體的企業。目前有國家級技術中心、掘進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其他的研究設計機構。我們致力于把工程隧道打造為全球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領軍企業,擁有各大品牌的盾構機90臺,從4米到15米級的,今年將投入使用15.8米。價格、服務等各方面已經超越了國外,我感到自豪。
去年全國保有的施工設備將近18000臺,盾構機開挖直徑越來越大,在我們的產值中占的份額不多,但是它價值高,閑置浪費多。我一直呼吁,統一固定幾種型號盾構機,提高它適應性。不要搞所謂的“創新”,資金浪費大。
我建議“走出去”要強強聯合。國企、民企要縱向橫向的交流,所謂“獨木難成林”。希望在協會領導下,盾構聯合起來,共同發展。
主持人宋振華:前幾年國家追求GDP,各個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現在品牌創立了,行業怎么爭取更大的效益?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順輝:掙錢才能使是企業生存,同時企業品質、綜合實力等諸多因素才可以追求企業良性發展。尤其是走出去過程中,依靠屬地化、標準化發展,要下足工夫。但同時我們堅持底線,不盈利、一味的降價且擔風險生意不做。
希望在協會的領導和幫助下建立良好的機制,要有理性的競爭方式,不打價格戰,要有行業的自律性,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永亮:掘進行業特性要求我們有更好更專業的服務。我們鐵建的優勢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做到從采購設備到工程結束量身定制的專業服務,從而培育了市場。現在面臨盾構從業人員稀缺的困難,建議開放盾構專業人員資質培訓。我們鐵建的下一步目標是改進設備更加智能化,且對施工風險有把控。
中鐵隧道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康寶生:我對國內盾構廠家技術服務感到非常滿意,但主機廠改良裝備才是重中之重。最近業主創新的積極性很高這是好事,但行業高層要制止盲目的創新,理性地從資源節省、可持續發展等諸多因素方面考慮,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嘉賓合影
市場動態
更多>>行業展會
更多>>